动产融资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它是以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设备、知识产权等资产为债务偿还担保的借贷融资。其中,金融仓储行业的发展对有效促进我国动产融资市场发展,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目前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一个新的亮点。金融仓储是专业服务于金融业,为金融机构信贷提供第三方动产抵质押管理的专业仓储服务,是金融业与仓储业的交叉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的新渠道。
金融仓储业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想借借不到”、金融机构“想贷不敢贷”的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所创造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但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借助于外部资金来发展。金融仓储公司通过对中小企业抵质押给金融机构的动产进行第三方仓储管理和动态保值监管,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金融仓储发展现状及前景
虽然我国金融仓储业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中小企业融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金融仓储业务这种新型的融资途径也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
仓储行业发展总体情况
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共同组织编撰的《中国仓储行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仓储业规模稳步增长,运行总体平稳,效益基本保持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助力仓储业加快发展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仓储业扩大市场需求、增加设施建设规模、提升服务能级等带来新的机遇。仓储业作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基础性纽带,需要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围绕仓储资源深度整合、“互联网+仓储”、仓配一体化运营、低温仓储与冷链物流网络化、仓储配送发展绿色化五个方面,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实现仓储业全面转型升级、效能整体提升。
动产抵押贷款规模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6年我国各项短期贷款为33.04万亿元,按照31%的存货占比推算,则为10.24万亿元;动产担保占比约为9.3%,则2016年的动产抵押贷款规模约为0.95万亿元。如果以这个速度继续增长,可以预测到2022年动产抵押贷款额约为1.57万亿元。
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目前的动产资产已达50万亿~70万亿元,金融机构每年短期贷款余额约30万亿元左右,若按西方发达国家短期贷款30%以上为动产担保贷款的水平测算,我国动产融资的市场潜力还很大。对于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以目前的金融仓储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动产抵押贷款需求,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
我国金融仓储公司总体情况
自2008年我国第一家金融仓储企业在杭州成立后,得到了很多中小企业的支持,也受到了银行、政府等有关各方的关注。目前,全国从事金融仓储业务的企业大概有1000多家,2016年应收账款的融资额约为20万亿元,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的动产融资贷款合计约为5万亿~8万亿元。有88家公司在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官网(金融仓储分会)上进行了展示。
受上海钢贸等事件影响,2013年中国仓储公司业务大幅收缩,而银行也犹如惊弓之鸟,尽可能减少此类贷款或者提高贷款要求,企业融资受到一定影响。目前,金融仓储行业仍然没有恢复到2012年之前的盛况。
主要业务模式
金融仓储业主要分为标准仓单质押贷款模式、动产监管保值贷款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授信融资业务模式等四种业务类型。
随着金融仓储业的不断发展,金融仓储业的业务类型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几种业务类型都盘活了中小企业的沉淀资金,增强了流动性,提高了融资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优化了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标准仓单管理和动产监管保值是最基本的两种类型,是后两种类型的前身。标准仓单管理增加了仓单管理的风险,但是使得仓单证券化,降低了一定的成本。动产监管保值则只要保证仓库中的抵质押物品不低于应有的价值便可,其抵质押品可以随时利用和补充。保兑仓和授信融资则是在前两种业务类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保兑仓使得融资企业摆脱了先货后票的困境,实现了先票后货,这样有利于连动产抵质押品不充足的企业,可以通过保兑仓实现其融资的目的。授信融资业务类型中几个主体的角色与前几种有了少许的变动,仓储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具有一部分“二房东”的角色,仓储企业最大地发挥了其自身的优势,而且简化了融资的手续。
我国金融仓储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体系不完善
假仓单、仓单重复质押问题的存在,折射出我国动产质押在制度安排上的缺陷,即有关法律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缺失。制度体系主要是指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我国金融仓储业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一旦产生纠纷,只能依靠《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中的某些条款作为法律依据,专门针对金融仓储业的法律法规仍未制定出台。尚不存在权威的动产质押登记公示平台,缺乏具有公信力的质押信息管理系统。
缺乏相应的准入机制
金融仓储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金融仓储企业必须是能专业从事仓储金融业务,有科学的业务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一定的资金实力,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法人。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金融仓储业的准入机制,对于金融仓储企业也没有明确设立门槛,更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缺少监管部门,仅需在工商部门注册即可。这不利于金融仓储业的规范、稳定、持续发展。
对金融仓储业务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金融仓储的本质是为银行和企业搭建互动平台,实现共同利益。对金融仓储业提高认知对银行和融资企业尤为重要,若这两者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这种新型的融资途径,那么金融仓储业务就很难得以快速发展。
金融仓储企业的固有风险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用风险。金融仓储业的诞生为中小企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也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自身信贷风险良好的转换器。金融仓储企业在银行和融资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承担着重大的义务和责任。在整个融资过程中,一方面,金融仓储企业成为银行的重要管家,代替银行直接占有质押财产,并对质押财产进行价值评估与监管;另一方面,金融仓储企业成为融资企业的担保人,帮助其融通资金。有鉴于此,银行、仓储企业和融资企业三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可能。如果仓储企业缺乏信用,通过虚报质押物价值,伪造、变造仓单,擅自处理抵押物等不法手段与融资企业串通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必然会使银行蒙受信贷资金损失的风险,引起银行信贷风险。
动产抵押物价值变动风险。金融仓储企业管理或储存着大量的不动产抵押物品,这些物品的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季节更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价格的变动可能会给银行、仓储企业和融资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银行应当谨慎选择质押物,尽量选择那些易于保存、价格相对稳定、流动性好、容易变现的产品。
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风险。我国缺乏对金融仓储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经营管理和规划业务流程的专业人才,而金融仓储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将会对其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缺乏系统化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金融仓储业中,银行作为债权人,保护其利益不受损失显得极为重要。为此,建立对金融仓储企业和融资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保护其利益不受损害。然而,当前就金融仓储企业内部而言,其监管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主要职能是监督管理银行委托的动产抵押物,并及时向银行与融资企业反馈动产抵押物相关准确的信息。对于金融仓储企业操作经营管理的外部监管体系,目前还未形成比较明确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的监督组织,其外部监管因此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必要建立内部和外部相互协调的监督体系,保证金融仓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缺乏实现仓储金融业务退出的经验
金融仓储企业作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信任的第三方,在仓储金融业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银行防范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具体作用主要通过仓储金融业务退出机制实现。也就是,由于抵质押物市场价格下降导致抵质押物不足值,或者是贷款到期,出质人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金融仓储企业需要按照银行委托,对仓储的商品实现销售处理,直到收回贷款本息。
然而,金融仓储业务退出时,抵质押物能否及时有效处置,受抵质押的种类以及市场价格变化影响较大,需要积累实践经验,方可有效控制损失。
发展我国金融仓储业的对策
政策层面。一是提高对金融仓储业的认识。二是出台扶持金融仓储业的经济政策。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仓储协会联手起草了《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已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该国家标准将担保存货管理区分为“监管”与“监控”两种方式,基本厘清与解决了动产质押融资中所涉及的借款人、贷款人与第三方管理企业之间的所有责任划分问题。四是构建金融仓储业发展的辅助体系。
商业银行层面。一是改变观念。仓储金融市场要想发展,离不开银行对动产抵质押业务的接受、认同和推广。二是推进业务。三是防范风险。
金融仓储企业层面。一是提升自身实力。二是强化风险管理。三是培养专业人才。四是丰富业务内容。
前景展望
金融仓储业的发展,宏观方面产生的经济效应颇为显著。例如,可以有效减少货币流通过程的风险,避免信贷资金长期化的情况,拓宽了金融产业、仓储产业经营范围,给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等。
除了宏观上发挥经济效应,金融仓储业不断发展,也有利于物流金融更加完善,从而间接助力物流业的进步。对银行来说,金融仓储业有助于降低信贷风险,间接促进了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
金融仓储还是银行与企业间的融资桥梁,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银行贷款业务增加了新的渠道。金融仓储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稳健增长意义重大。
总的来说,我国金融仓储业发展空间广阔,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参与、共同维护是金融仓储行业各方共同的责任。金融仓储有望成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