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作了详细分析,也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操作思路作出部署。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报告》在货币政策基调相关部分指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在政策展望相关部分指出,“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与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的指向基本一致。
其中,“专栏2——金融支持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介绍了精准有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恢复的支持作用。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我国经济恢复步入了正常轨道,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长远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仍有较多空间,预计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发挥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经济与金融增速间缺口将逐步弥合
上半年,金融数据总体较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对宏观经济的传导效果逐步显现,总的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明显提升。
具体来看,在总量上,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合理增长。在价格上,稳步有效激发市场需求。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有效支持挖掘经济需求潜力。在结构上,支持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不断加大对小微民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能。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好转态势,未来与金融数据将更加匹配。”《报告》提出,当前金融数据总体领先经济数据,主要是宏观政策和金融靠前发力、实体经济恢复时滞导致的阶段性现象。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疫后消费和经济恢复都需要时间。我国疫情平稳转段刚半年左右,居民消费倾向和疫情前相比还有差距,民间投资意愿有待提升,这些挑战都是经济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从当前形势看,疫情后经济恢复步入了正常轨道。《报告》分析称,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等已出现积极好转,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持续高于全部投资,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超六成和九成,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全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有望实现,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较高水平,经济与金融增速间的缺口将逐步弥合。
“从长远趋势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报告》进一步表示,未来15年,中等收入群体将增长到8亿以上,市场规模优势庞大。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正不断积蓄,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有耐心、有信心。
稳固实体经济恢复向好势头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报告》提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精准有力,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稳固好实体经济恢复向好势头,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近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提出,金融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继续落实好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要求,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更好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最根本的措施是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加快推动经济恢复和回升。只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加,金融支持服务的力度不断增强,金融风险将得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
上述会议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货币金融政策将朝着稳增长方向进一步发力。其中,会议将“力度要够”放在首位,表明未来一段时期金融数据总体上将继续领先经济数据,为经济恢复动能转强积蓄力量。
董希淼认为,“节奏要稳”是要求金融机构妥善安排信贷投放计划及其他金融服务,保持金融支持服务的月度、季度和年度平衡,尽量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忽冷忽热等现象。
而“结构要优”则是要求金融机构在总量上加大服务的同时,持续优化信贷投放等结构,提升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例如,大力发展小微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进一步服务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科技型企业发展。
就“价格可持续”而言,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政策发力的重点是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同时,还需要保持银行净息差、利润处于合理水平,从而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